中新社甘孜12月9日电 题:探访四川深山里的集中办学区:“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清晨,天光微亮,大山中的雅江县呷拉镇初级中学校园渐渐苏醒。学生宿舍里,丁真曲珠和舍友们起床洗漱,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很快,琅琅的读书声在山间飘荡。
俯瞰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的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吕杨 摄
雅江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境内群山环绕,河谷纵横。县城附近唯一面积较大的开阔地上,坐落着占地233亩的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包含初中、小学、幼儿园。
雅江县副县长黎华告诉中新社记者,多年以前,雅江边远的农村乡镇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很差。为了使边远乡村的学生接受同等优质的城区教育,雅江县于2013年开建集中办学区,将全县最优的教育资源汇聚在一起,总投资超5亿元人民币。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共有学生2634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34%,其中2276人住校。集中办学区规模和条件居甘孜州18个县(市)前列,藏族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知识,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呷拉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上数学课。王鹏 摄
“在学校我们既是老师,也是‘爸爸妈妈’。”呷拉小学六年级二班班主任卫郸说,班上46名学生有45人住校,她平时除了教学,还要帮助学生购买学习生活用品,带学生看病,甚至督促他们每晚洗袜子。
12岁的斯郎次章读六年级,绑着清爽的马尾,眼神清澈,校服内衬衣雪白。她的家位于60多公里外的八衣绒乡,路途遥远,每三个多月才能回家一次。她说,自己从小在牧区长大,四年级来到呷拉小学住校后,在生活老师及班主任的帮助下,学会了生活自理。说起梦想,这个腼腆的女孩说,以后想当博士,“因为博士很厉害”。
呷拉镇初级中学副校长陈才君说,考虑到很多学生家距学校太远,很久才回家一次,每周末学校会组织看电影、包饺子、社团活动等,并定期带孩子们去附近乡镇走走看看,“学校还设置了亲情聊天室,供家长来探望时使用。”
记者在亲情聊天室见到了丁真曲珠的姑妈汪秋志玛。汪秋志玛对集中办学区很认可,“孩子在这里吃得好,学得好,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更欣慰的是孩子越来越懂事。”
丁真曲珠今年14岁,读初二,个子很高,爱笑,“以前我的梦想是当教师,现在想当飞行员。”
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课间操时间到了。蓝天白云下,学生们在操场上跳起藏族特色的锅庄舞。操场边,35岁的藏文老师洛登也跟着音乐跳了起来。
课间操时,呷拉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在操场上跳藏族锅庄舞。王鹏 摄
洛登说,学校里99%以上学生是藏族,为了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特意开设了藏文课,并纳入中考。除了藏文课,还设置了藏文书法课、朗诵课、辩论课,很受学生欢迎。
在呷拉镇初级中学,有一个特殊的直播班——通过直播的方式,与150公里外教学质量更优的康定中学同步上课。记者在直播班课堂看到,学生们跟随屏幕中的远端老师上课,遇到难点,课堂里的老师会现场讲解。
“直播课让我们在雅江享受到了整个甘孜州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很大。”15岁的欧珠降泽即将中考,对历史很感兴趣,而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历史学家。
飞行员、博士、历史学家、警察、歌星……记者在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走访期间,听到了藏族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梦想。正如他们在一间宿舍墙上写的,“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完)
中新网大同12月9日电 题:网络名人遇见多元大同: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旅
连日来,“晋彩向未来 多Young新山西”山西网络传播活动正在进行。大同是活动的第一站,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名人及媒体记者在这里开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旅,感受千年古都厚重的历史底蕴和鲜活的人文色彩。
作为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大同曾是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历史文化悠远深厚。
网络名人“特异功能少女花花”十分期待此次大同之旅,她在微博里记录:“首次来到古都大同,这座拥有千年历史,蕴含博大文化遗韵的宝藏城市。期待开启城市深度游。”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一睹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后,“特异功能少女花花”拍了一段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并写道:“人生必打卡推荐”。在千年古寺悬空寺,她感受到了世界上现存建在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直言“名不虚传,壮观”。
网络名人打卡千年古寺悬空寺。 郝智祥 摄
其间,网络名人及媒体记者登北岳恒山、游浑源州署、探访永安寺等,感受大同的历史文化。他们还打卡大同市美术馆、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新地标,遇见多样发展、多元文化的大同。
近年来,大同围绕文物古迹、公共地标建筑等文旅资源,创新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研学活动+旅游”等融合发展思路,以极具创新性的方式聚焦文旅发展,助力大同文旅火热出圈。
据介绍,大同市美术馆的设计融入大同火山群与云冈石窟的本土艺术元素,用不规则多边形构成美术馆高大雄伟的建筑造型。自开馆以来,其不断推出高水平的艺术展览和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大同市博物馆,同样也是当地的城市地标和文化打卡地。馆内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000余件(套),北魏、辽金时期藏品堪称经典。
活动期间,网络名人“大河文博”用大量的镜头和文字记录文物,带粉丝“云游”大同市博物馆,感受大同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再现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促进、和谐共存的生活景象,充分体现民族融合的地域文化特色。
网络名人用大量的镜头和文字记录多元大同。 郝智祥 摄
此外,作为年轻人游玩大同必打卡的网红街区,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让网络名人收获不一样的体验。该街区拥有17处不可移动文物院落、15处历史建筑院落,是古城同类项目中保护院落最多的街区。
在念夏艺术中心沉浸式阅览,扑入“Z世代”赛博朋克的艺术世界;在新概念书店里翻阅书籍、打卡多样文创展区……徜徉街巷,到处都能看到当代艺术与古老建筑融为一体。这里既承载着古老的记忆和乡愁,也彰显着独特鲜明的城市魅力,有文化感,更有烟火气。
大同官方表示,近年来,大同在古城保护修复、景区设施配套、文旅产品供给、多元业态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致力于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未来,当地还将持续发力,充分展示大同形象、传播大同文化、讲好大同故事。(完)